ku游官网登录-入口

酷游九州自成立以来遵循的理念:“唯有创新才能领导业界,唯有服务才能永续经营”因为创新与服务一直是我们秉持的经营理念,酷游九州跨足事业起源于2003年,以当时的市场来说起步已晚,但是在领导的领导之下,坚持“唯有自创品牌”才能与业界竞争的构思下,我们开发出有别于最强的线上真人体验

超级病毒全球刷屏,"恐怖"航班再现!投资逻辑彻底变了

A股紧张时刻!超级病毒全球刷屏,"恐怖"航班再现!投资逻辑彻底变了?疫苗、抗疫股要飚?这类股危险了 又到了考验A股...

2021-11-29

Placeholder 超级病毒全球刷屏,"恐怖"航班再现...
美团消费金融2023年或将成立,已有民营银行、互联网小贷牌照

又一家消费金融公司来了。 近日,据深圳市罗湖区政府官方微信公众号“罗湖发布”,深圳市罗湖区第八届第二次党代会召开,...

2023-02-13

Placeholder 美团消费金融2023年或将成立,已...

资金流向, 板块涨跌, 领涨概念股, 连续上涨个股,新股 港股,美股,期货,比特币, ku酷游体育,酷游体育,酷游体育app

阿里为投资“买单”,单季净亏224亿元电商业务趋缓

2022-11-20

在没有最终数字的双十一大促结束一周左右后,电商巨头阿里巴巴公布了截至今年9月30日的2023财年第二季度财报。

 

 

11月17日晚间,阿里披露的财报显示,上一季度阿里巴巴2071.76亿元的收入,同比增长3%。而251.37亿元的经营利润同比增长68%。但当期其净亏损224.67亿元,去年同期则取得净利润33.77亿元。阿里在财报中称,这主要是由于其所持有的上市公司股权投资的市场价格下降导致净亏损增加,和权益法核算的投资损益下降。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在当晚的电话会议中,还回顾了阿里八年前登陆美股时的样子。他表示,和八年前在美国上市时相比,阿里本季度收入规模是2014年同期的12倍,经调整EBITA是2014年同期的4.5倍,自由现金流是2014年的4倍,无论体量和质量都不可同日而语。

 

 

但与八年前也同样不一样的是,阿里巴巴最主要的电商业务如今正面临着增长瓶颈。不过张勇当天也表示,“不管潮起潮落,我们始终对自己充满信息,对未来充满信心。”

 

 

中国商业营收下降1%

 

 

中国商业是阿里巴巴最重要的业务。

 

 

从利润来看,在阿里当期诸多业务中,除了经调整EBITA利润率为2%的阿里云业务,阿里巴巴另外唯一个经调整EBITA利润率为正的业务,就是自己的盈利支柱——中国商业业务。它这一数字达到了32%,在阿里巴巴内部诸多业务里一骑绝尘。

 

 

中国商业也是阿里巴巴最大的收入来源。在截至9月30日的三个月里,这一业务1354.31亿元的收入,虽然在总营收中的占比比去年同期降低了两个百分点,但依然占有65%的份额。

 

 

不过这一业务正面临着增长瓶颈。当期中国商业的收入同比下降1%。上一季度,同样是这个表现。

 

 

据《华夏时报》记者了解,阿里的中国商业分部除了收取佣金的淘宝、天猫即客户管理业务外,还包括盒马、天猫超市、高鑫零售、天猫国际、阿里健康等自营业务,以及包括1688在内的批发业务。

 

 

其中占据阿里营收31%的自营业务依然增长较快。

 

 

当期阿里巴巴的直营及其他收入同比增长6%至647.25亿元。财报显示,主要受惠于盒马收入的强劲增长,其线上订单收入占比保持在超过65%的高水平。此外,截至9月末,不包括开业不到12个月的门店,绝大多数盒马门店的现金流为正。

 

 

但另一方面,当期其客户管理业务当期下滑7%至约665亿元。其在阿里营收重点占比也同比降低了4个百分点至32%,与自营业务几乎规模相当。

 

 

阿里在财报中称,当期淘宝和天猫的在线实物商品GMV(剔除未支付订单)同比录得低单位数下降,主要由于消费需求减少、新冠肺炎疫情反覆和竞争持续所影响。不过这一降幅相较于上一季度有所收窄。

 

 

而在当晚的财报电话会上,张勇还表示,造成客户管理收入下跌的原因还包括疫情影响发货或者送货不及时,直播等消费方式带来更高的退货率,以及用户在平台上的退货体验越来越好等等。

 

 

需要提及的是,在刚过去的第十四个天猫双十一,阿里巴巴首次未公布最终GMV数字,仅是宣布与去年相当。去年这一数字为5403亿元,同比增长8.45%。而2020年的这一增速为26%。

 

 

此外在今年5月公布其国内年度活跃用户全平台突破10亿大关后,阿里也再未对外披露过相关数字。不过阿里强调了其平台客户的高价值。财报显示,截至9月末的12个月,在淘宝和天猫消费超过一万元的消费者数维持在约1.24 亿,并有98%的留存率。

 

 

同时,不仅仅是在双十一大促时对《华夏时报》等媒体记者强调购物体验,在新出炉的财报里,阿里巴巴也称,消费者购物体验升级是淘宝和天猫于 2023 财年的首要任务之一。

 

 

持续加码回购

 

 

在宣布新财报的同时,阿里巴巴也宣布了自己新的回购计划。

 

 

当天阿里巴巴宣布,截至2022年11月16日,在现行250亿美元回购计划下,其已回购了约180亿美元的股份。此外,阿里巴巴已获董事会授权将现有的股份回购计划另外增加150亿美元,并将有效期延长至2025年3月底前。

 

 

据《华夏时报》记者了解,阿里巴巴这份回购计划始于2020年12月末。当时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授权回购100亿美元的美国存托股。2021年8月,这一回购规模扩大至150亿美元。而在今年3月,阿里巴巴再一次将自己的回购规模增加至250亿美元。而目前其合计400亿美元的回购计划,已经是阿里巴巴目前美股2230.81亿美元总市值的18%。

 

 

这背后,伴随回购计划持续加码,2020年10月登上了319.32美元的历史最高点的阿里巴巴股价则是持续缩水。

 

 

美股11月17日,阿里巴巴股价收于84.26美元,上涨7.8%。相距其52周股价高点已缩水一半。而在2021年6月末时,其股价还一直在230美元徘徊。而11月18日截至《华夏时报》记者发稿,阿里巴巴在港股盘中报价81.9港元,涨4.66%。

 

 

阿里巴巴此前还曾提出要在香港进行双重主要上市。当时多位业内人士在跟记者交流时认为,阿里选择在香港做主要上市,除了增加流动性和提升定价能力外,规避单一市场风险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但11月17日阿里巴巴宣布,因还需制定并向股东提交审批一份新的员工持股计划,以遵守香港新修订的规则,其将不会按原计划在2022年底完成主要上市。

 

 

不过除了通过资本动作拉升股价外,一向看预期的资本市场最关注的还是电商增速放缓后,阿里巴巴的后续增长空间在哪里?

 

 

中国数实融合50人论坛副秘书长胡麒牧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目前全球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比较大,受国内疫情反复影响消费收到压制,海外的高通胀也降低了消费意愿,叠加行业进入存量市场阶段,电商营收不可能维持高增速。他认为在维持电商业务基本盘稳定的前提下,阿里正在把更多资源投入到帮助实体企业完成数字化转型的业务领域。“在电商赛道进入下半场的背景下,阿里把推动数实融合作为新的增长点,阿里云和菜鸟网络表现出强劲增长势头。数实融合领域是一个几十万亿级的巨大市场空间,既是我国规模巨大实体经济的转型方向,海外市场也有巨大需求。”

 

 

从财报来看,占据阿里巴巴当期一成营收的阿里云业务,其经调整EBITA为4.34亿元,已连续两年实现盈利。此外,当期阿里云非互联网行业的客户收入增幅达28%。但需要提及的是,当期阿里云收入同比增长4%,相对上一个季度10%的同比增速有所放缓。

 

 

此外,菜鸟当期133.67亿元的收入仅占阿里总营收的近7%。但当期它36%的同比增速在所有业务中排名第一。而在截至6月末的上一季度,它的这一同比增速只有5%。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也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不可否认阿里巴巴的电商平台的业绩增长可能趋缓,但阿里云、国际业务以及菜鸟和本地化服务,都是阿里巴巴业绩的一个增长点。他同时表示,当前阿里也开始通过降本来提效,在内部做减法,利润率提升也是阿里巴巴的一个突破口。

继续阅读

FTX危机触发币圈去杠杆,机构称比特币或跌至1.3万美元

2022-11-15

币圈陷入黑暗的“雷曼时刻”,头部加密货币交易所FTX的流动性危机引发一系列负面的市场连锁反应。

当地时间11月10日,摩根大通策略师团队向外媒分析称,受到FTX流动性危机的影响,加密货币市场将面临持续数周的去杠杆化过程(deleveraging)。这一“动荡”时期可能导致比特币跌至13000美元左右。同时,摩根大通预测,考虑到FTX交易所、其“姐妹”交易公司Alameda Research和加密生态系统的其他部门之间的相互影响,加密货币市场将面临“一连串追加保证金通知”(cascade of margin calls)。据Coindesk,截至发稿,比特币价格低于17000美元,今天早些时候一度跌破16000美元。而在11月9日,比特币价格还在20000美元左右。

同日,红杉资本(Sequoia Capital)在社交平台向投资者发布声明称,流动性紧缩问题给FTX带来了偿付风险,红杉资本将把所投资FTX的价值减记至零。

红杉资本(Sequoia Capital)发布的声明,图片来自推特红杉资本表示,在投资FTX时,进行了严格的尽职调查。“2022年8月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FTX实现了约10亿美元的主营业务收入(revenue)和超过2.5亿美元的营业利润(operating income)”。声明显示,红杉资本在FTX的敞口有限,主要通过私人基金全球增长基金 III(Global GrowthFund III)向FTX和FTX.us投资了1.5亿美元,并且“1.5亿美元的损失被该基金75亿美元的已实现和未实现收益抵消,因此该基金保持良好状态”;以及通过SCGE基金(SCGE Fund, L.P)投资了6350万美元,但在该基金2022年9月30日投资组合(以公允价值计算)中占比不到1%。

红杉资本在声明中强调,“我们从事的是承担风险的行业。有些投资会令人喜出望外,有些则会大失所望。”

摩根大通策略师还指出,拥有更强资本实力、能够拯救那些低资本高杠杆的加密货币机构的实体数量正在减少,这加剧了加密货币市场现今面临的问题。

从币安(Binance)宣布救场到离场,仅间隔不到24小时。

当地时间11月9日,加密货币交易所币安创始人兼CEO赵长鹏在社交平台宣布,由于竞争对手FTX陷入流动性危机,币安将对FTX进行收购。然而11月10日,币安就宣布,基于尽职调查的结果,以及有关对客户资金不当处理、美国监管部门调查等新闻报道,该公司决定放弃对FTX的潜在收购。

在决定放弃收购FTX前,赵长鹏曾在社交平台公开了他向公司员工发布的电子邮件。其中提及在FTX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Sam Bankman-Fried来寻求帮助前,赵长鹏对FTX的内部情况知之甚少,并提醒员工“收购交易的尽职调查正在进行中”“不要交易FTT代币”。

赵长鹏在社交平台公开向公司员工发布的电子邮件赵长鹏强调,FTX的衰落对该行业内的任何人都没有好处,“不要认为这是我们的胜利”。他指出,加密货币市场用户信心严重受挫,监管机构将对加密货币交易所进行更严格地审查,全球范围内的牌照将更难获得;并表示币安将接受审查,大幅度提高透明度、准备金证明、保险资金等。FTX的濒临崩盘和币安的动向很快引起了监管机构的注意。

据外媒当地时间10月9日报道,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和CFTC正在审查FTX和FTX.us之间的关系,美国金融监管机构还在进一步调查FTX与Alameda Research之间的关系。SEC调查主要针对FTX.us及其加密贷款活动,包括客户资金处理及贷款问题。最终,基于尽职调查的结果、美国监管部门调查等因素,币安宣布放弃收购FTX。

赵长鹏发推称,“悲伤的一天,努力过”。据外媒透露,FTX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Sam Bankman-Fried已向FTX投资者表示,FTX面临高达80亿美元的资金缺口,需要40亿美元才能维持偿付能力。“公司正试图以债务、股票或两者结合的形式筹集救援资金。如果没有现金注入,公司将需要申请破产。”“其实FTX最大的问题还是挪用客户资产太多和使用杠杆太高了,”一位加密货币观察人士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分析称,“现在就得看有没有其他资本愿意救FTX。如果没有,那FTX只能走向破产,然后用户和投资者发起诉讼。”

“FTX事件对市场产生的第一个影响是资金方面的。因为以前有很多量化机构或者个人的资金存在FTX平台上。现在这部分价值相当于凭空蒸发,对机构来说产生了坏账。所以也不排除会有连锁反应,一些其他机构会受到影响,特别是高杠杆的机构。”上述加密货币观察人士说道,“另一个是对市场投资者心理层面上的影响。虽然以前也有很多加密货币交易所倒闭过,甚至曾经行业排名第一的Mt.Gox交易所也倒闭过。但当时整个加密货币行业体量很小,影响力不大,并且当时杠杆率还不高。现在行业发展了10年,体量已经很大了,依旧还是存在不透明的情况,这会让投资者对整个中心化交易所行业的信心下降。”

从监管方面来看,未来加密货币市场或将面临更严苛的监管。“毕竟行业体量大了,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并且这两年新入场了不少传统资本和传统金融投资者。监管方也希望施加更大的影响。”上述加密货币观察人士表示,今年Luna、FTX两个加密货币行业头部项目的快速崩盘,无疑给监管方加强监管提供了最好理由。

他还指出,本来比特币和区块链诞生的原因,就是因为传统金融行业不透明,存在挪用顾客资产的问题,放大杠杆造成了金融危机。而加密货币行业在发展了10年后,不仅没有解决透明化的问题,而且还制造了越来越多的问题。“屠龙勇士终成恶龙”,他说道。

继续阅读

全球半导体的寒冬要来了?

2022-11-10

在硅周期下行的影响下,半导体行业的冬天来得早了一些。

 

 

近期,半导体巨头纷纷发布2022年第三季度财报。整体来看,以超威半导体(NASDAQ:AMD)、英特尔(NASDAQ:INTC)为代表的芯片设计厂商业绩几乎都不及预期。

 

 

即便是台积电(NYSE:USTSM)、三星电子(NYSE:SSNGY)这样的晶圆制造巨头也受到波及,阿斯麦公司(NASDAQ:ASML)、泛林半导体(NASDAQ: LRCX)这类的设备厂商由于收到下游需求变化的传导较慢,所受影响较小。

 

 

这些公司分布在半导体产业链的不同环节,但在本季度的财报或是电话会议中,他们几乎都下调了明年的资本支出。

 

 

这是一次“多米诺骨牌效应”引发的结果。从美国半导体协会的数据看出,从1976年至今,全球半导体一共经历了7轮大周期,现在正处于第八轮周期之中。回顾半导体过去半个世纪的历史,周期性波动贯穿了行业历史。往往都是从供需错配开始,在经历缺货涨价、投资扩产后,最后又因产能集中释放回到新一轮的供需错配。

 

 

每轮周期都有其特殊性,这一轮是新冠疫情、大国政治博弈、全球经济形势下行的叠加,起伏更加明显。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过去两年里,前所未有的“缺芯潮”,始于新冠疫情,导致车厂错误估计了形势,调整其销售预期,进而向代工厂提出减产要求。

 

 

另一方面则是疫情催化了居家办公的需求,导致消费电子的需求上升,再加上由于美国的制裁,迫使华为大规模囤货,这一“蝴蝶效应”也引来了业界的恐慌,导致又一波芯片的囤货潮。

 

 

有晶圆厂人士告诉虎嗅,去年,一些代工厂会将原本用于生产汽车电子芯片的产线分离出来,转而生产消费电子所需的芯片。如今,芯片周期下行,消费电子需求疲软,反过来汽车芯片仍然紧缺,供应链又迎来新的调整。不过,有业内人士指出,今年三季度,一些汽车芯片方面的产能也有所松动。

 

 

芯片巨头业绩不及预期

 

 

北京时间11月2日,半导体公司AMD发布2022年三季度财报,营收较去年同期增长29%,达55.65亿美元,低于华尔街此前给出的65亿美元预期;在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净利润为6600万美元,大幅下降93%。

 

 

此次AMD财报不及预期,净利润下滑,主要来源于消费电子市场需求的疲软。

 

 

研究公司Future Horizons指出,在每年全球销售的价值6000亿美元的芯片中,手机和个人电脑几乎占据了一半,另据Strategy Analytics的统计结果,2022年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2.97亿部,同比下降9%。

 

 

与此同时,全球PC市场更是创下了近20年来最大降幅的一个季度。根据第三方咨询机构Gartner的统计,全球PC在第三季度的出货量总计6800万台,同比下降19.5%。

 

 

数据来源:Strategy Analytics、Gartner

 

 

“三季度PC市场非常不稳定,我们预计市场会疲软,但它比我们预期的还要疲软”,AMD CEO苏姿丰称,目前消费电子市场最为薄弱,AMD在这一市场中占据25.6%的市场份额,客户总体变得更加谨慎。

 

 

根据AMD财报,与PC业务挂钩的客户端事业部本季度营收10.2亿美元,同比下滑近40%。一个直观的对比是,本季度该业务部门经营亏损为2600万美元,去年同期该业务的经营利润为4.9亿美元,经营利润率为29%。

 

 

不过,自苏姿丰接手AMD以来,她给公司定下的多元化经营战略在当下正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尽管客户端部门表现不佳,但服务器芯片及游戏芯片为AMD的这份财报留下了一丝颜面。

 

 

财报显示,本季度AMD数据中心事业部营业额为16.09亿美元,同比增长45%。这主要得益于霄龙芯片在服务器市场的优异表现,以及赛灵思和收购的另一家初创公司Pensando Systems带来的收益。

 

 

同样受消费电子市场影响的还有英特尔(NASDAQ:INTC),这家公司在一周前发布了2022年第三季度财报,营收为153亿美元,同比下降20%,不及市场预期;净利润为10亿美元,同比下降85%,这份成绩单让英特尔再次下调全年业绩指引。

 

 

一直以来仰仗的PC以及服务器业务,在三季度均遭下滑。PC业务(CCG)营收81亿美元,同比下滑17%;服务器芯片相关的数据中心和人工智能业务(DCAI),同比下滑27%至42亿美元。

 

 

图片来源:Intel

 

 

尽管英特尔仍掌握服务器芯片市场的头把交椅,但似乎已经出现松动的迹象。集邦咨询的统计数据显示,过去两个季度,英特尔X86服务器芯片的市占率同比减少了约6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Meta、微软等大客户把服务器芯片的采购转单给了AMD。

 

 

主营业务遇到寒冬、增长乏力,且腹背受敌。英特尔CEO帕特·基辛格上台之后,一直着力于为英特尔拓展新的增长曲线。去年三月,英特尔发布了IDM2.0计划,该计划主要有三个部分,首先是内部工厂网络,其次为第三方产能,还有全新的英特尔代工服务。

 

 

帕特强调,IDM2.0是制胜法宝,一方面可以利用内部工厂网络,另一方面战略性利用外部代工厂,交付领先产品,为行业提供新的先进代工产能。

 

 

近期,这位英特尔的掌舵人又提出,英特尔可以利用其在俄亥俄州的工厂,为AMD和英伟达提供代工服务。他在之后的声明中表示,英特尔希望成为英伟达、高通和苹果的首选提供商。

 

 

但业界仍对英特尔开展代工模式表示出“道阻且长”的担忧。芯片代工和IDM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商业模式,芯片代工需要与客户紧密绑定,和客户共同成长,进行研发技术。而IDM是生产自己的产品,自己定规格。即便是IDM厂三星,在走通自己的代工模式也花了很长时间,且至今其良率仍被人诟病。

 

 

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如今,先进制程的客户几乎都选择台积电进行代工,更换供应商的代价极大,可能性很小,英特尔如何从台积电那里抢到份额?另一方面,英特尔又如何让其竞争对手放心地将自己的先进制程业务交出,并同时成为英特尔的客户。

 

 

另外,英特尔在先进制程上一直推进乏力,根据集邦咨询的最新报告,受制于Intel 7工艺的拖累,新一代至强处理器Sapphire Rapids目前的良品率估计只有大约50%-60%,量产时间从今年第四季度推迟到了明年上半年。

 

 

或许英特尔可以承接一些成熟制程的代工,但先进制程才是高利润的核心,要走通这条路,需要时间,这也造成了英特尔如今的尴尬局面。

 

 

不过,也有芯片产业资深人士告诉虎嗅,英特尔如今在先进制程上难以推进,通过与外部客户合作的方式,也能够帮助英特尔积累一些工艺和know-how,对其工艺提升有一定的好处。

 

 

在过去的三年里,半导体行业经历了史无前例的“缺芯潮”,如今又迎来了消费电子的需求疲软。全球半导体的不确定性仍是主导。

 

 

潮水退去,只有台积电没在裸泳?

 

 

晶圆厂在今年第三季度表现出了极强的韧性。

 

 

全球代工巨头台积电(NYSE:USTSM)三季报显示,期内该公司实现营收202亿美元,同比增长35.9%,环比增长11.4%,营业利润率达50.6%,均超出市场预期。

 

 

这家公司在本季度的强势表现与头部客户苹果息息相关。根据2021年台积电公布的信息,公司有25.93%的营业收入来自于苹果,考虑到后者在今年智能手机市场一枝独秀的表现,也完全能理解台积电业绩大涨的原因。

 

 

根据财报,在今年第三季度,先进制程芯片在台积电的营收占比中进一步扩大,7nm及以上制程的芯片占总营收的54%,其中7nm占比26%,5nm则首次超越7nm,占比达到28%。

 

 

但即便如此,台积电总裁魏哲家在财报会上表达了其对于2023年市场的担忧,他表示,半导体行业可能会在2023年出现下滑,“主要原因在于台积电将持续面临半导体设备的交付挑战”。

 

 

另外,此次法说会上,魏哲家指出,客户对3纳米的需求超越台积电的供应量,部分原因来自持续存在的机台交期问题,预估明年将满载生产,3纳米营收占比约为4-6%。如今,台积电和三星电子已经成为了进入7纳米制程之后,唯二竞逐的对象,这或将使台积电赚得盆满钵满。

 

 

此前,英伟达在发布4nm制程的RTX 40系列显卡时,CEO黄仁勋就曾吐槽过,“现在的芯片代工不是贵一点点,而是巨幅涨价。”黄仁勋此言绝非是在耸人听闻,台积电在2021年四季度的毛利率为50.6%,而到了今年三季度,这家公司的毛利率已经飙升至60.4%。

 

 

根据美国第三方分析机构国际商业战略公司统计,5纳米制程的芯片代工价格为25000美元,单片成本为12500美元。3纳米制程预计代工价格将高达30000美元。

 

 

但IDM企业三星电子,情况并不太乐观,尽管该公司在财报中指出,本季度晶圆代工业务的营收和利润都创下了“史上最好成绩”,但受存储芯片市场的拖累,三星电子的DS(半导体)部门第三季度表现不佳,期内营收实现23.02万亿韩元,同比下滑14%;运营利润5.12万亿韩元,同比下滑49%。

 

 

设备厂商,还能否旱涝保收?

 

 

相较于坚韧的代工厂商,本季度设备厂商更是实现了逆势上涨。

 

 

欧洲时间10月19日,阿斯麦ASML公司发布2022年第三季度财报,当季实现营收57.78亿欧元,同比增长10.25%;净利润为17.01亿欧元,同比下降2.24%。这份业绩高于调研机构Refinitiv的预期,此前该机构分析师预计的销售额为54.1亿欧元,净利润14.2亿欧元。

 

 

尽管业内频繁传出设计厂商砍单,但实际上,晶圆厂扩建的步伐并未停滞。根据中国台湾工研院产科国际所统计的数据,2022年至2025年期间全球将兴建41座晶圆厂,这些新建的晶圆厂为今年设备厂商的业绩提供了支撑。

 

 

此外,由于设备端处于半导体产业链的最上游,即使目前终端市场的需求日渐萎靡,需求变化也不会立即传导给它们。

 

 

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三季度,阿斯麦共售出86台光刻机,虽然受美国芯片限令的影响,但该公司在中国大陆市场的收入占比从上个季度的10%提升至15%。此前,据彭博社报道,ASML已向投资者保证,美国限制中国获取尖端半导体技术的最新出口管制措施,对该公司的影响“相当有限”。

 

 

数据来源:ASML

 

 

但需要说明的是,一些头部设备厂商已经感受到“芯片限令”带来的影响。

 

 

北京时间10月20日凌晨,全球半导体设备巨头泛林集团发布截至9月25日的季度财报,当季营收51亿美元,同比增长17.9%;净利润为14.26亿美元,高于去年11.8亿美元;但毛利率44.5%,不如上季的46.1%。

 

 

相较于阿斯麦,泛林集团在中国大陆的市场份额更多。财报显示,第三季度泛林集团在中国大陆市场的收入占比高达30%。

 

 

在财报发布后的业绩交流会上,公司CEO Timothy Archer表示,“近日美国政府公布了出口新规,包括晶圆制造设备及相关零部件和服务。对于2023自然年,我们估计,这些限制对总收入的影响在20亿至25亿美元之间”。

 

 

芯片周期的结果

 

 

当下的半导体行业,产能为王。另外,半导体的周期性波动,将会由下游开始传导,芯片设计厂商最先受到波及,这也是今年芯片设计公司业绩不及预期的原因之一。

 

 

不过,当前的半导体行业并不是某一行业或是某一环节的衰落,而是行业周期性波动的结果。由于在缺芯潮影响下,诸多厂商疯狂囤货导致市场需求的失衡,此时是消解库存的时候。有供应链人士告诉虎嗅,已有芯片商囤积了几千亿元的芯片。

 

 

美国半导体协会(SIA)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第三季度,全球半导体销售总额为1410亿美元,较去年同期下降3%,较第二季度环比下降6.3%。SIA总裁兼CEO John Neuffer认为,在经历上半年的强劲增长后,半导体行业出现了自2020年以后的首次销售额下降。

 

 

代入到本轮周期下,此前由于新能源汽车兴起对芯片的大量消耗,叠加新冠疫情对产业链的冲击,半导体产业出现较大的供应缺口,各大厂商在过去两年纷纷加大资本开支,在这一过程中,受宏观经济下行的影响,消费电子出现疲软,终端厂商囤积的库存没有得到及时消耗,市场总供给开始高于需求。

 

 

市场分析机构Future Horizons认为,在2021年,全球半导体产业资本支出增长45%,这将导致今年下半年投产的产能增加,导致供应过剩。

 

 

在这样的背景下,无论是IC设计厂商,还是晶圆代工厂商,恐怕都难以独善其身。

 

 

在半导体产业进入下行周期的时刻,芯片企业削减资本支出是恢复芯片供需平衡的必要举措。台积电在三季度业绩交流会上明确表示,2022年的资本支出将从此前预计的440亿-400亿美元下调至360亿美元。

 

 

截至11月3日,包括台积电、英特尔、联电、美光等全球代工巨头都公布了削减资本支出的计划。

 

 

业界人士告诉虎嗅,这场周期下行之后,半导体行业或将进入一个较为理性的增长局面,预计明年下半年,消费电子的库存将慢慢消减,市场逐渐进入供需的动态平衡。

 

继续阅读

环境保护股票龙头排名分析,今日环境保护股票价格多少?

2022-11-04

 环境保护龙头股票:

  旺能环境:环境保护龙头股,11月4日消息,旺能环境开盘报18.61元,截至15时,该股涨5.57%,报19.490元。换手率2.35%,振幅涨5.35%。

  2022年第三季度季报显示,旺能环境公司总营收8.64亿,同比增长-35.81%;净利润2.06亿,同比增长35.42%。

  2017年置入浙江旺能环保,剥离印染业务;旺能环保是国内垃圾焚烧发电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2017年生活垃圾业务收入7.52亿元。

  鹏鹞环保:环境保护龙头股,11月4日消息,鹏鹞环保今年来涨幅下跌-29.7%,截至15点,该股报5.320元,涨1.72%,换手率1.3%。

  鹏鹞环保2022年第三季度季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6.14亿,同比增长9.8%;净利润9636.95万,同比增长-6.61%;每股收益为0.14元。

  公司自设立以来一直专注于环保水处理,具备技术研发、咨询与设计、工程承包、投资及运营管理、环保设备定制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己完成环保水处理项目一千三百余项,可生产三十多个系列、三百多个品种的环保设备。

  伟明环保:环境保护龙头股,11月4日盘后消息,伟明环保(603568)涨5.2%,报20.580元,成交额2.54亿元。

  伟明环保2022年第三季度显示,公司营收10.58亿,同比增长-16.53%;实现归母净利润3.45亿,同比增长-22.62%;每股收益为0.21元。

  公司是中国首批拥有垃圾焚烧发电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并获得国家环保部颁发的生活垃圾处理甲级运营资质。

  环境保护股票其他的还有:

  中国天楹:11月4日,中国天楹开盘报价5.13元,收盘于5.370元,涨3.91%。今年来涨幅下跌-11.17%,总市值为135.53亿元。

  华控赛格:11月4日消息,华控赛格开盘报价4.17元,收盘于4.190元,涨0.24%。当日最高价4.24元,市盈率-43.15。

  南华生物:当前市值43亿。11月4日消息,南华生物开盘报13.79元,截至15时收盘,该股涨0.73%报13.800元。

  数据由提供,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继续阅读

冲刺“麻辣烫第一股”,杨国福做着高端梦

2022-11-04

 

在2018年的一则采访中,杨国福霸气地说:"可以说这个企业真正的核心是我,所有的原材料采购、生产、管理、宏观调控都是我自己来抓,自己掌握这个企业的一切,这才是核心。"

 

 

今年10月25日,杨国福赴港上市申请获证监会核准批复,即将获得"麻辣烫第一股"的新身份。

 

 

展望未来,壮心不已的杨国福计划,"2025年国内门店数量要增至9000家,海外店增至1000家,集团整体营收要达到100亿元。"

 

 

这样的畅想,能实现吗?

 

 

(杨国福/图源网络)

 

 

麻辣烫界的蜜雪冰城,想做星巴克

 

 

有人称,“杨国福不做麻辣烫,它只是鱼丸蟹棒的搬运工”,而在餐饮界,拟在深交所主板上市的蜜雪冰城也有个外号——“披着奶茶店外衣的罐头厂”。

 

 

原因无他,杨国福和蜜雪冰城的“生意经”都在原材料的供应链上,也即主营业务不是to C,而是to B。

 

 

蜜雪冰城的2.2万家门店中,直营店只有37家,杨国福的近6000家门店,也仅有3家直营店,其他全是加盟店,而加盟商,就是他俩的主要利润来源,而且赚的主要不是加盟费,而是细水长流的供货费。

 

 

数据显示,蜜雪冰城2021年的103.51亿元营收中,近7成来自于以固体饮料、风味饮料浓浆及果酱为主的食材销售,而杨国福的“麻辣烫生意”,90%以上的收入来自于向旗下数千家加盟商销售食材、调味料以及设备等产品,加盟费及系统维护费合计占比仅为5%左右。

 

 

(图源杨国福招股书)

 

 

除了新鲜的食材需要加盟商自行就近采购,其他的锅底类、主食类、肉制品、菌菇类、豆制品类、海产类、竹笋类、海鲜类、速冻成品/半成品,油炸物等以及各类调味制品均可由杨国福提供。而且杨国福既自产自销,也转售从第三方采购的货品,俗称“赚个差价”。

 

 

(图源杨国福官网)

 

 

可以说,加盟+供应链,就是蜜雪冰城和杨国福商业模式的核心。不仅避免了长期困扰餐饮行业“房租高,食材成本高,人工成本高”的三高问题,将成本和风险转嫁给供应商,而且开的店越多,越能向上游供应商压价,从而赚取更多价差。

 

 

尝到了甜头的杨国福,计划到2025年门店数量增至9000家,算下来即此后每年要新增门店近1000家。伯虎财经认为,此举对增加营收作用不大,且难以实现。

 

 

首先,加盟模式扩张是快,但毛利率和营收规模均不及直营模式。

 

 

比如走加盟模式的蜜雪冰城、杨国福的毛利率基本在30%左右,而直营的海底捞、九毛九餐饮、奈雪的茶的毛利率往往能达到50%-70%。与此同时杨国福麻辣烫近6000家的门店,整体营收规模11亿元,海底捞1443家门店,营收规模却超过160亿元。

 

 

而且即便杨国福的加盟店数量在2019年至2021年前三季度从4721家逆势增长至5783家,这1062家新门店也并未给杨国福的营业收入带来较大增长,依然停留在11亿元的水平。

 

 

(图源杨国福招股书)

 

 

其次,麻辣烫门槛低,市场杂牌众多,一条街就有好几家,更别提麻辣烫之乡黑龙江宾县,400米范围内就有9家麻辣烫,一家挨着一家。而消费者都是哪里味道好、品质信得过就去哪家,真正可供杨国福门店扩张的空间有限。

 

 

最后,中西部市场口味偏辣,看不上杨国福的“奶白麻酱汤底”,因此其主要市场集中于东部地区,向西扩张难度大。

 

 

(图源杨国福招股书)

 

 

而且从杨国福招股书中可以发现,其二、三线城市门店的数量及扩展速度要远高于一线城市,杨国福门店总数增长之时,一线城市的门店甚至还在减少,由此可见,下沉市场才是杨国福的主阵地,也是后续扩张的主要发力点。

 

 

(图源杨国福招股书)

 

 

可与此同时,一线城市的单个店面贡献的货品销售额远高于二线城市门店,而且几乎是其三线及以下城市店面的两倍。也就是说,与一线城市相比,二、三线城市的消费能力很难为杨国福带来更大的利润增长空间。

 

 

(图源杨国福招股书)

 

 

然而,就在杨国福的门店扩张往下沉的同时,其品牌格调却在往上走,对标星巴克,吃出“荣耀感”,“让麻辣烫成为身份、时尚的象征”。

 

 

麻辣烫真能吃出“荣耀感”?

 

 

可能大部分消费者对麻辣烫的认知还停留在路边摊、廉价、童年回忆,而对于麻辣烫从业者来说,“低端”的定位或多或少让人抹不开面儿。

 

 

张亮麻辣烫创始人张亮此前说过:“麻辣烫行业和企业没有什么文化,以前参加餐饮行业的大活动,自己内心感觉挺丢人的。”

 

 

杨国福也曾提到:“如今麻辣烫的客单价远远超过其它快餐,一线城市大约在30元以上,价格已经相当于一杯咖啡,但星巴克的品牌更为高端。”

 

 

因此,杨国福也希望让消费者吃到麻辣烫也能有荣耀的感觉,同时形成自己的品牌文化。

 

 

(星巴克门店/图源网络)

 

 

对于品牌来说,走高端路线的好处显而易见,既可以甩掉麻辣烫低端、不卫生、不标准的标签,打造品牌认知度,还可以方便涨价,进而提高品牌溢价。

 

 

可说来说去,品牌想要变得高端,让消费者吃出荣耀,归根到底逃不过一个字——贵。毕竟,所有为提高品牌形象而付出的努力,诸如增加的原材料成本、花哨的包装、商圈租金成本等,最终还得消费者来买单。

 

 

事实上,如今市面上已经出现了一些主打高端的麻辣烫品牌,比如人均 50 元以上的福客麻辣烫,店面设计采取 MUJI 和国潮的风格,菜品上引入了澳洲雪花肥牛、虾滑等高端食材,光是提供的免费自助小料就有 13 款,自我定位为麻辣烫界“爱马仕”,主要布局一线城市。

 

 

然而对于杨国福麻辣烫来说,高端路线的可行性又有多高?

 

 

前文提到,杨国福目前的扩张主场主要在下沉市场,而下沉市场更倾向于物美价廉的消费模式,麻辣烫的高端路线或许没什么人愿意买账。

 

 

其次,动辄30元的杨国福麻辣烫已经不便宜了,没有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做基础,再涨价只会劝退更多消费者。

 

 

而且麻辣烫本是街边的廉价小吃,承载着很多人微时的回忆。如果吃一顿麻辣烫都要到50甚至100左右的价格,那为啥不去呷哺呷哺或者海底捞吃顿火锅呢?

 

 

也许杨国福走向高端是想靠近追求时尚和“出片率”的年轻人,然而在麻辣烫这个品类上,或许实惠的价格才是第一位。

 

 

成为“麻辣烫第一股”,然后呢?

 

 

作为受疫情严重冲击的行业,餐饮企业如今扎堆上市的主要目的便是为了补充弹药,以支撑品牌的扩张和涨价,杨国福也不例外。

 

 

然而扩张难扩,涨价难涨,在加盟问题陆续显现的当下,对于现有的加盟商,杨国福又该拿什么稳住?

 

 

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1年前三季度,持续运营超过(或等于)3年的餐厅数量占比仅有40%出头,也就是说,接近60%的杨国福加盟商“活不过3年”。

 

 

(图源杨国福招股书)

 

 

而且退出的店面大多为加盟商主动终止,如果没有其他原因,加盟商闭店的最大可能或许就是赚不到钱,长此以往,杨国福总部也将失去营收来源。

 

 

(图源杨国福招股书)

 

 

此外,加盟商的管理难度大是不争的事实,日常的巡店工作就将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对此,杨国福选择聘请和授权第三方企业来协助管理及监督加盟店的经营情况。截至2021年9月底,其第三方合作伙伴有18家。

 

 

而且,在原材料的供应上,杨国福允许加盟商就近采购绿叶菜等生鲜食材。

 

 

两相叠加,这就给杨国福带来了更多经营上的不确定性,近年来杨国福频发的食品安全问题,或许也证实了这一模式的弊端。

 

 

据报道,2021年7月,广东、上海、河北等11个省市场监管部门全面排查了辖区内杨国福麻辣烫门店3323家,责令整改841家,警告5家,立案查处24件。以排查数量计算,整改比例在1/4以上。

 

 

而杨国福家族企业的属性,又很容易出现把个人利益置于消费者和加盟商的利益之上的情况,且“信不过外来人”,很难提升整体的管理专业水平。

 

 

招股书显示,杨国福、其妻朱冬波、其子杨兴宇分别持有杨国福集团41.82%、38.79%和19.39%的股权,且三人签订了“一致行动协议”,按杨国福的指示行事。

 

 

此外,杨国福的表妹夫孙伟,表妹韩晶,以及朱冬波的堂妹朱丹丹、外甥女张帆、张帆的丈夫白杨、朱冬波的妹妹朱冬艳、表弟孙国荣、堂妹夫李建华等,皆密布于杨国福集团的上上下下,管理着各地的加盟店生意。

 

 

就在去年9月,杨氏家族还上演了一波上市前的“突击套现”,宣派股息1亿元,扣税2000万元后,有8000万元进入他们的口袋。

 

 

(图源杨国福官网)

 

 

打开杨国福官网,首页展示的企业宣传视频,基本上就将杨国福企业等同于杨国福本人,然而作为一家企业,个人的能力和视野都是有限的,上市后的杨国福麻辣烫,又能在杨国福的手中安心躺多久?

 

 

在伯虎财经看来,守住食品安全底线,实现消费者、加盟商、品牌方的三方共赢,才是杨国福的长久之道。

继续阅读

2022人民币取代美元成为国际货币的可能性大于欧元

2022-10-24

美元国际货币地位已经摇晃,美元国际储备占比仍是绝对优势,但趋势在快速下降,地位不稳公信力受损,美元没有肩负起国际货币的国际责任,反而仅仅考虑美国自己利益。取代美元国际货币地位的国际呼声四起!

我思考取代美元国际货币地位或有三种路径选择,供大家参考:

一是传统取代路径,即类似美元取代英镑国际货币一样。有两种货币最有希望:从储备货币占比看,欧元接近20%,仅次于美元。如果美元退位,欧元继任有可能性。欧元对国际货币地位早就虎视眈眈。

从经济规模和贸易总量看,中国GDP总量仅次于美国居老二,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量世界第一,高于美国接近三分之一。人民币取代美元成为国际货币也有可能。从历史看,美元取代英镑国际货币地位的决定性因素是经济贸易总量地位。因此人民币取代美元作为国际货币的可能性大于欧元。这个过程非常漫长,50年以内貌似很难有希望。

不过,事在人为!人民币必须加快汇率市场化、完全自由兑换进出改革,必须促进人民币国际化步伐。这几年,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取得有效进展。截至目前,人民银行累计与40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签署过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今年,人民银行与香港金管局签署人民币/港币常备互换协议,将双方自2009年起建立的货币互换安排升级为常备互换安排,互换规模由原来的5000亿元人民币/5900亿元港币扩大至8000亿元人民币/9400亿元港币。这是人民银行第一次签署常备互换协议。“常备”主要指协议长期有效,无需定期续签,同时互换流程也会进一步优化,资金使用更加便利。截止到2022年的5月份,目前已有80多个境外央行或货币当局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

从国别分布看,2022年1-8月,与中国境内企业或个人发生人民币跨境收付业务的境外国家(或地区)达220个。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截至2022年二季度末,全球央行持有的人民币储备规模为3223.8亿美元,占比为2.88%,较2016年人民币刚加入SDR时提升1.8个百分点。

二是彻底改革国际货币机制,建立一个独立于任何主权货币的第三方国际货币体系。不妨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或者G20主导下,建立一种独立于任何国家主权货币的国际货币,从而替代美元国际货币地位。在国际储备、国际结算、国际支付、国际市场商品劳务服务价值尺度计量等方面发挥作用。比如,在IMF主导下,建立的这种国际货币价值锚定或以现有五种货币即:美元、人民币、欧元、日元、英镑价值加权平均计算。根据货币供应量=商品价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的公式,国际货币供应量=全球上一年度进出口贸易总量/上一年度货币流通周转速度,然后综合本年度全球贸易总量预测预计增减情况,确定本年度全球国际货币发行量。其中复杂的测算计算由IMF全权负责。

三是建立一个数字货币体系,替代美元国际货币地位。目前以区块链技术而底层技术的数字货币已经在一些国家流通交易储藏,数字货币已经显露成为国际货币的基础。当然,数字货币替代美元成为国际货币,仍然需要IMF主导与管理监管监。

替代主权货币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已经刻不容缓了。主权货币作为国际货币,主权国很难处理好本币属性与国际货币属性的关系,往往为了维护本国利益而不惜损害全球利益,张开血盆大口狂吞国际货币的红利。

继续阅读

央行:未来三个月17.1%居民打算购房

2022-10-12

在本月中国人民行重新发布第三季度城镇储户报告调查,报告中表示在未来三个月,部分居民已经打算重新在城市进行购房其比例达到17%,高于第二季度16%。对于认为房价将会存在上涨趋势的居民来说比例存在降低的情况占比12%,这份报告目前涉及全国50多个城市和两万多户城镇居民,对于第四季度的房价部分居民认为依旧会存在上涨占比约为14%,有50%的城镇居民表示目前的水平可能会保持不变,有30%的城镇居民表示根据第二季度的房价情况调整部分房价可能会呈下降趋势。

在此次报告调查当中显示对于居民的储蓄意愿目前已经成下降趋势,对不是于市场投资和投资意愿上涨15.21%调查当中显示居民热爱的投资方式目前依旧是证券、理财、。由于居民整体收入指数已有回温趋势,故此有13%的城镇居民认为收入已经有所增加比上季度平均增加约为1.42%。同时有将近70%的城镇居民表示。

根据目前市场经济以及大环市因素情况下居民收入基本保持不变。随着政策不断的释放对于保交楼工作逐渐进行推进消费市场的逐步复苏。进入第三阶段以来,迎来楼市的旺季购房者意愿也会随之增加,在9月目前房产销售已经呈上升回暖趋势有望达到本年有史以来的最高峰次,但是同比去年成交依旧呈下降趋势。

根据国家监管部门重点监测40个城市的销售面积总面积约为1600万㎡,同比增加14%。但同比上年下降22%。通过各个城市来看,目前一线城市依旧根据自身的情况遥遥领同比增加17%左右。其中检测的20个城镇二三线城市总体销售面积约为360万㎡环比增加14%,同比上升11%二线城市整体的需求依旧呈上升趋势。

继续阅读

全球外储狂降1万亿美元!创雷曼危机以来最大降幅

2022-10-09

美联储激进的加息周期下,20年来最强美元席卷了全球几乎所有风险资产, 全球外汇储备也正在以有记录以来的最快速度下降, 从印度到捷克等众多(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央行,都在进行不同程度的外汇干预,以支撑本国货币。

 

 

据彭博社, 今年以来,全球外汇储备减少了约1万亿美元, 至12万亿美元,降幅为7.8%, 为彭博社2003年开始编制该数据以来的最大降幅。

 

 

此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显示,全球外储在2022年4~6月降至12.0367万亿美元,同比减少4.1%,降幅明显超过雷曼危机后的2009年1~3月,创历史最大降幅。

 

 

韩国9月外储创金融危机以来最大降幅

 

 

据渣打银行G10(十国集团)外汇研究全球主管Steven Englander估计, 今年以来下降的全球外汇储备中,有超过一半是由于估值变化造成的。

 

 

随着美元对其他储备货币(如欧元和日元)升至20年高点,这 减少了这些非美货币兑美元的价值。 另一方面,外储的减少也反映了货币市场的压力,迫使越来越多的央行 动用储备货币来抵御本币的贬值。

 

 

图片来源:彭博社

 

 

例如,由于韩元正面临美联储收紧政策的压力,韩国央行动用外储支撑韩元, 韩国9月份的外储出现近14年来的最大降幅。

 

 

韩国央行在10月6日周四发布的声明中称,该国9月的外储减少了197亿美元至4168亿美元,为2008年10月以来最大单月降幅,原因之一是(该行)“采取了措施,以缓解外汇市场的波动。”

 

 

韩国央行还指出,金融机构的存款减少其他货币兑美元价值下降也是导致外储下降的原因之一。

 

 

韩元大幅贬值,韩国外储大幅下降(图片来源:彭博社)

 

 

彭博社报道中称,外储的不断下降凸显出韩国央行面临的压力。目前,韩国央行正在考虑是否在下周大幅上调基准利率,以帮助遏制韩元的进一步贬值。今年以来, 韩元是仅次于日元的全亚洲表现最差的货币,累计贬值约16%, 上周还创下2009年3月以来的新低。韩元的贬值,也加剧了韩国的通胀压力。

 

 

韩国Hanwha投资证券公司经济学家Lim Hyeyoun表示,“(韩国)外储的绝对水平还不令人担忧,但外储持续下降的事实却让人担心。如果美元继续升值,韩国外储将继续下降。”他还补充称,韩国央行下周很可能加息50个基点。他预计,如果美联储继续坚持其强硬的政策立场,韩元兑美元今年将跌至1美元兑1500韩元的水平。

 

 

杰弗瑞全球股票策略师Sean Darby在发给《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置评邮件中表示,“尽管韩国的贸易平衡刚刚从有史以来最严重的赤字(9月为-37.7亿美元)中反弹,但仍给该国的经常账户带来压力。韩国的外汇储备也在下降,再加上韩国央行的紧缩政策,这些因素导致名义和实际的货币供应量迅速萎缩。此外,日本央行的收益率控制(YCC)政策可能也对韩元不利,因为YCC政策下日元被允许大幅贬值。”

 

 

印度、日本等均动用外储捍卫本币

 

 

韩国9月份外储的大幅减少,并非个例。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美联储迅速收紧货币政策,以及市场对全球经济增长加剧的担忧,令包括韩元在内的亚洲新兴市场汇率承压,已经促使亚洲多国/地区政府动用外汇储备以支撑本币。但事实证明,上述经济体动用外汇以捍卫本币的努力还不够,多数新兴市场货币仍处于多年来的低点。

 

 

例如, 印度的外汇储备今年减少了960亿美元至5380亿美元。 印度央行表示,在从4月份开始的财年里,资产估值变化是该国外汇储备锐减的主要因素,权重占比达2/3,这意味着其余的1/3来自为支撑印度卢比贬值而进行的干预。今年以来,印度卢比兑美元已累计下挫约9%,并在上月创下历史新低。

 

 

除了印度外, 日本央行也在上个月动用约200亿美元来减缓日元的跌势,为该行自1998年以来首次进行外汇干预。 彭博社报道中称,这200亿美元占到日本今年外汇储备降幅的19%左右。

 

 

另据《日经新闻》,目前,日本外储的减少趋势正在加强。日本的财务省10月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日本的外汇储备比8月底减少4.2%,降至1.238万亿美元,连续2个月减少。 减少金额和降幅均创出历史新高。

 

 

《日经新闻》还援引各国央行声明和报道称,在G20(二十国集团)中,除了日本外,土耳其、印度、印度尼西亚、韩国、巴西均在美国缩减货币宽松后实施了买入本国货币的干预。

 

 

分析调查公司CEIC的数据发现,G20的外汇储备自美国决定缩减量化宽松的2021年11月至目前总计减少了6.9%。土耳其(减少31.6%)和印度(减少13.4%)等实施干预的国家的外汇储备明显减少。

 

 

每经记者注意到,尽管非美货币贬值的幅度非同寻常,但使用外汇储备来捍卫本币的做法并非什么新鲜事。通常来讲,各国央行会买入美元并积累外汇储备,以减缓外资涌入时货币升值的速度。而在经济不景气时,它们又会动用外汇储备来减轻外资出逃带来的冲击。

 

 

就当下来讲,各国所持有的外汇储备各不相同。 对于大多数央行来说,只要他们愿意,就仍有足够的外储来继续干预外汇。 例如,印度当前的外储仍比2017年年初的水平要高出约49%,足以支付9个月的进口。

 

 

但对于小部分央行来说,他们的外储却在迅速减少。彭博社汇编的数据显示,巴基斯坦140亿美元的外储今年大幅下降了42%,目前的外储已经不足以满足该国三个月的进口需求。

继续阅读

新能源汽车下沉的暗夜与黎明

2022-10-09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探客深科技,作者 | 尹太白,编辑 | 蛋总,美编 | 倩倩

“十一”小长假即将过去,汽车行业“金九银十”的销售旺季仍在持续,各大汽车厂商使出了浑身解数吸引消费者:推出新品、降价优惠、补贴送礼……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竞争尤为激烈,传统车企和造车新势力已将战场深入到广阔的下沉市场。

生活在县城的业务员李凯威计划年内买辆新车,但其在面对选择燃油车还是新能源汽车的问题上犹豫了很久。

“新能源汽车的能耗低,用车成本也低,而且还有政策奖励,比燃油车省钱且省事,不过现阶段充电基础设施不完善,充电算不上便利,另外我买车不仅仅是日常通勤和近郊游玩,主要还有出差需求,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也是一个大问题。”李凯威担忧地说。

关于孰优孰劣的交锋天天在李凯威的脑海中上演,他也悄悄地在心中放置了一架天平,一端是燃油车,另一端是新能源汽车,在经过了两三个月的反复考察与纠结之后,天平最终偏向了新能源汽车的那一端。

“三四线城市越来越重视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配套,纷纷提出了建设目标以及相关保障性措施,比如我们当地能源局专门印发文件,对新建住宅、大型公共建筑物、社会公共停车场、高速服务区等提出了具体建设要求,相信新能源汽车及其配套设施很快就会得到迅速发展。”李凯威向「探客深科技」表示。

在下沉市场,选择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已不是少数。生活在三线城市的全职妈妈李蕊不久前购买了一辆2022款零跑T03,“对于生活在小城市的消费者而言,无非是接送孩子、买买菜,新能源汽车开起来和燃油车没什么区别,而且在城市里也不用担心续航里程的问题。”

“相比燃油车,新能源汽车的用车成本很低。”李蕊坦言,“平均每周行驶150公里左右,一般情况下每周只需要充一次电即可,算下来日均用车成本只有一两块钱。”

用车成本低也是不少消费者决定购买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原因。今年上半年,乡镇公务员张骞便将燃油车置换成了新能源汽车,由于居住在县城,张骞不得不每天开车往返于县城和乡镇之间,然而接连上涨的油价令他叫苦不迭,“新能源汽车比燃油车划算得多,基本上能比燃油车节省60%-70%的费用。”

零跑汽车经销商李振山也明显感觉到,下沉市场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认知度普遍较高,新能源汽车销量的持续提升与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现阶段新能源汽车的市场结构已经发生了改变,一二线城市的竞争日趋激烈,而三四线城市的需求正在加速释放。”

下沉市场的需求旺盛,新能源汽车厂商的销售网络也在同步推进,「探客深科技」走访发现,在山东省三线城市的大型商超综合体内,集合了广汽埃安、理想汽车、小鹏汽车、AITO问界以及零跑汽车的门店或展区。

事实上,自2020年下半年以来,包括特斯拉、蔚来等在内的新能源汽车厂商纷纷将业务范围拓展至三四线城市,并投资成立了销售服务公司及体验中心。可以说,新能源汽车厂商们已经开始在下沉市场“内卷”了起来。

“随着技术进步和成本降低,下沉市场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也会进一步提升,在新能源汽车销量不断创新高的过程中,下沉市场将成为新战场和主战场。”李振山坦言,“无论是下沉市场消费者还是新能源汽车厂商,都在为新旧战场的转换而做准备。”

01、下沉市场潜力巨大

下沉市场的潜力已经开始显现。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同比均增长1.2倍,市场占有率达到了21.6%。其中,伴随汽车下乡等政策陆续出台,新能源汽车在三四线城市及其县乡地区等下沉市场的销售呈现出火爆趋势,渗透率由2021年的11.2%提升至20.3%,同比增幅接近100%。

“由广大县乡及三四线城市组成的下沉市场有着巨大的消费能力,以前新能源汽车在下沉市场主要靠政策驱动,但今年已经基本改为由市场驱动了,尤其是三四线城市的渗透率增长非常快,无论是环比增速还是同比增速均呈现出增长态势。”汽车产业人士王银海告诉「探客深科技」。

事实的确如此,根据安信证券研究中心的统计数据,在2022年2月的新能源乘用车上险数中,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三线城市、四线及以下城市的占比分别为14.3%、49.4%、20.6%和15.6%。其中,一线城市的上险数占比持续下降,而三四线及以下城市的上险数占比自2019年以来持续提升。

懂车帝联合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发布的《下沉市场新能源汽车用户消费行为洞察报告》也指出,下沉市场消费者在选购车辆时,对新能源汽车的选择比例要高于一二线城市消费者。

李振山十分看好新能源汽车在下沉市场的发展,其认为现阶段下沉市场的潜力还远远没有得到完全释放。

一方面,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的结果,全国人口为14.43亿,其中一二线城市人口仅占全国总人口的35%,而三线城市及以下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65%。结合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趋势来看,一二线城市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虽然远高于三线城市及以下,但自2021年下半年以来,三线城市及以下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已超越了一二线城市。

“下沉市场不仅消费者基数大,而且还拥有较的增长空间,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下沉市场仍是一片蓝海。”李振山坦言。

另一方面,与一二线城市相比,下沉市场的环境和条件更适合新能源汽车,比如道路、停车位等资源充裕,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相对容易,而且出行半径更短,续航里程焦虑较低等等。

此前,李振山曾在山东、河南、河北的部分三四线城市进行过市场调研,发现新建住宅和公共停车场普遍安装了充电桩或预留出了充电桩位,尤其是在一些城乡结合部和近郊农村地区,几乎家家户户都有院子,为安装私人充电桩提供了巨大的便利性。

“只要配置合适,安全性良好,价格适中,下沉市场消费者的购买力还是相当可观的。”王银海也向「探客深科技」阐述了相同的观点。

以热衷扎根下沉市场的哪吒汽车为例,其交付量似乎可以佐证以上观点。根据哪吒汽车最新交付数据,其9月的交付量为18005辆,同比增长134%,环比增长12.41%,远远超过了定位高端市场的“蔚小理”,且哪吒汽车已连续27个月实现了同比增长。

与此同时,相关部门及地方政府也在积极推动下沉市场释放消费潜力。

一方面,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联合开展了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1年,新能源汽车下乡车型共完成106.8万辆,同比增长169.2%,高于新能源汽车市场整体增速约10%,贡献率接近30%。

另一方面,全国共有19个省市相继出台了地方性补贴政策,以现金补贴、消费券、抽奖等方式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补贴力度最高达到了2.5万元。

“2022年的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已经开始,有望给下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带来直接推动作用,并且进一步提升下沉市场的渗透率。”王银海表示。

02、迎战低速电动车

事实上,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对于提升农村交通安全水平,带动农村地区路网、电网等基础设施改造均有提升,同时还能促使新能源汽车产业全面进入市场驱动阶段,可谓一举多得。

不过,即便新能源汽车下乡车型在购车价格、配套服务、售后服务等方面享受多项优惠,但对于农村消费者而言,售价2万元以下的低速电动车似乎更具优势。

低速电动车俗称“老头乐”,由于无需牌照和驾照,驾驶者不仅不用经过系统性训练,甚至还完全不受交通规则的约束,因而产生了诸多交通事故。公开统计数据显示,2013-2018年,全国因低速电动车引发的交通事故多达83万起,1.8万人因此丧生,18.6万人受到不同程度的身体损伤。

尽管低速电动车存在安全隐患,但却是乡镇和农村地区最受欢迎的交通工具,一位低速电动车经销商向「探客深科技」回忆,在2020年前后,其一天最多能卖出四五辆低速电动车,最便宜的车型只要六千元,最贵不过两万元,“根本不愁销路”。

低速电动车兴起于2013年,此后连续数年保持50%以上的同比增速。2018年,低速电动车的总产量突破100万辆,市场规模达到了千亿级别,虽然2018年以后再无相关数据披露,但根据业内人士估算,2020年的总产量已经超过了200万辆。

然而,由于低速电动车安全性低,并且频繁引发交通事故,导致其遭受到了严厉的监管。

“对于农村消费者而言,出行半径大多不会超过20公里,因而更倾向于选择兼具经济性和便利性的交通工具,而低速电动车价格不贵,充满一次电能跑60公里,加上车身小巧灵活,必要时还能够遮风挡雨,自然成为了农村消费者的首选。”王银海分析道。

低速电动车之所以能在乡镇及农村地区“野蛮生长”,主要基于两个因素:一是乡镇及农村地区消费者的出行需求一直未得到正视和满足;二是价格对这些地区的消费者仍具有吸引力。

具体到需求方面,根据《下沉市场新能源汽车用户消费行为洞察报告》,参数配置、车型价格是影响下沉市场消费者购车的主要因素,但对待外观内饰、前沿技术的关注度较低。此外,续航里程、充电问题是下沉市场用户的顾虑因素,并且其对维保、配套等关注度较高。

“低速电动车称霸乡镇及农村地区的经验,或许能给新能源汽车进入下沉市场带来些许启示,并借助下乡活动的优惠促销举措顺势打破现有格局。”王银海提醒,新能源汽车厂商在进入下沉市场时,应该优先重视中老年消费者,重点布局传播渠道及销售渠道,并针对消费者需求对现有产品及配套进行快速迭代。

在这个启示之外,一个普遍的共识是,价格较低的微型电动车将成为低速电动车的替代品。事实上,在2021年参与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的66款车型中,价格10万元以下、续航里程300公里以下的微型电动车的销量最为火爆。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亦表示,微型电动车在农村地区有着很好的市场前景,对改善农村地区的出行环境能起到巨大帮助。

“某种程度上来说,低速电动车也算完成了针对乡镇及农村地区的市场教育,未来几年,趁着低速电动车厂商转型升级的空隙,微型电动车或将完全承接乡镇及农村地区消费者的需求,并成为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王银海判断道。

03、下沉仍困难重重

尽管下沉市场潜力巨大,但新能源汽车进入下沉市场并非一件易事。

首先是下沉市场的充电基础设施较少且分布不均匀。

根据公安部的统计数据,截至2022年6月,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001万辆,而充电桩数量为398万台,车桩比为2.5:1,仍存在较大缺口。另据中国电动车百人会的调研结果,三、四、五线城市的公共充电桩保有水平仅为一线城市的17%、6%和2%。

下沉市场的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既制约了新能源汽车在下沉市场的发展,也使得消费者迟迟不敢购车。

李凯威虽然已经决定购买新能源汽车,但由于其居住的小区建于上世纪90年代末,小区里没有固定停车位,因而无法安装私人充电桩。

“心里多少还是有点拿不定主意。”李凯威坦言,其所在县城的公共充电桩分布并不均匀,整体普及程度不高,尤其是乡镇及农村地区,几乎看不见公共充电桩,“跑业务用车比较频繁,有时候一天要跑多个地方,如果一旦遇到没电也没有地方可以充电的情况,也许只能叫拖车了。”

遭遇相同难题的还有张骞,“公共充电桩不仅少,而且充电速度很慢,接近两个小时才能充到80%,充电体验简直令人崩溃。”不过好在张骞此前购买了停车位,目前其正在考虑安装私人充电桩的事宜,“相比之下,新能源汽车的确比燃油车更具优势,如果下沉市场消费者能够拥有私人充电桩,相信新能源汽车会普及得更快。”

其次是新能源汽车在下沉市场面临诸多售后问题。

“新能源汽车的售后维保是一个此前被我忽略了的问题。”张骞略感后悔地说,“新能源汽车的故障主要集中在三电系统和车载智能中控屏上,日常保养费用较燃油车降低不少。不过,新能源汽车的售后维保要去市里的4S店,而此前燃油车只需要在县城的汽修厂里就可以搞定,相比之下还是麻烦不少。”

现阶段,新能源汽车厂商不仅体量较小,而且普遍处于亏损之中,很难像燃油车厂商一样铺设足够密集的售后网络,再加上技术不公开以及零部件缺乏,最终导致新能源汽车在下沉市场面临诸多售后问题。

“新能源汽车厂商随意在下沉市场铺设售后网络其实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如果当地的消费者较少,售后门店很难运营下去,从而造成财力、人力和物力的浪费。”王银海解释道,“换言之,新能源汽车厂商承诺的紧急充电、道路救援、设备维修等各类服务,在下沉市场尤其是农村地区实则很难实现。”

不可否认的是,新能源汽车在下沉过程中确实存在诸多短板有待补齐,但下沉市场同时也是一块诱人的肥肉,随着充电基础设施的普及以及售后网络的搭建,下沉市场的消费潜力也将逐渐得到激发,对于新能源汽车厂商而言,谁能最先挖掘出下沉市场消费者的真实需求,谁就能在新能源汽车浪潮中占据先机,并趁势脱颖而出。

*注:文中人名皆为化名。

继续阅读

摩通:下调东方海外国际、中远海控目标价,评级维持增持

2022-10-09

根据最新研究表明,在海运集装箱方面目前射击的期货已经连续16周持续下降,最新的运费已经整体全部水平低于2000美元,目前阶段已经视为自2020年以来最低水平,摩通发表相应报告称,目前已经重新对海外、国际以及中原海控相应的目标价重新进行下调。

根据该行业现有的情况,无论是现货还是合约预计明年会大量进行恢复,但是正常经营的相应的回报依旧会有持续增高,在中原海控目标价从原先的12元重新提升到19元,维持原有的评级。
在2024年平均现货以及海运集装箱分别有下调的情况,而下调的百分比均为40%、 20% 、30%。但是相同季度的平均运费却有上升的情况,对于相关结果该行业已经重新进行了相应的评估,目前集装箱无论是海运还是陆运需求已经有相应降低,由于日益复杂的全球因素,导致目前集装箱供求依旧持续减少,同比今年和去年相减少了将近10%,同时比预测增加了5%。

目前全球各项不稳定因素导致原有预计上半年需求依旧下浮增大,同时第三季度出货的旺季依旧不如前期预算,摩根大通也重新发表声明,会重新评估集装箱行业的需求和整体供应情况,对于该行业虽然减少了10%但是后续增加的情况也会出现在第三季进行反弹,摩通表示目前整个亚洲的集装箱已经比去年上调约50%,而且股价有原先的20元港元重新下跌至19港元。
目标价有原先的304港元下调至301港元,出现此类情况虽然已经是在预料之中,但是由于全球疫情因素导致,所以后续下调比例可能会持续增加。

 

继续阅读

推特新CEO是只狗!马斯克的玩笑该不该信?

2023-02-19

原计划要在年底才能确认的Twitter(推特)新CEO人选提前出炉了!

 

 

2月15日,马斯克在推特发文称“推特新任CEO太棒了”,并配上了一只穿着印有“CEO”字样黑色T恤的小狗端坐在办公桌前的图片,而小狗的桌子上摆放着一份写有“弗洛基”(Floki)签名及几个“狗爪”掌印的文件。据悉,这只小狗正是马斯克2021年养的柴犬。值得一提的是,早在去年11月,马斯克就曾在推特上发布了一张弗洛基身穿印有推特LOGO的T恤,坐在推特南瓜灯旁的照片。

 

 

之后,马斯克又连续发推来介绍这位新任CEO:“比其他家伙强多了”、“他对数字很在行”、“还有成网红的潜质”,显然对这位新接班人很满意。

 

 

尽管目前来看,这应该又是马斯克开的一个玩笑,但也暗示了马斯克的选人计划或许并不顺利,不过,瞧着这位新任“掌门人”戴眼镜的样子,一看就是一只有文化的“修狗”,就是不知道为了说服这位新的“接班人”,马斯克给出了多大的诱惑,一吨香肠,还是一车牛排?

 

 

那么问题来了,之前有消息称马斯克正在为特斯拉物色继任者,据ChatGPT透露,马斯克家还有一只名为“Treelon”的缅因宠物猫,那特斯拉的继任者有没有可能会是“Treelon”呢?

 

 

玩笑归玩笑,一向不走寻常路的马斯克就曾在未收购推特之前,抱着一个大水槽走进推特的办公大楼,以表达着自己的一些不满和想法。这次用宠物暗指“CEO”,到底在想什么,这个玩笑真就是个玩笑吗?

继续阅读

当年号称“巨大中华”的四大通信巨头,为何独剩华为只手撑天

2023-12-29

中国男儿,中国男儿,要将只手撑天空。

睡狮千年,睡狮千年,一夫振臂万夫雄。

——摘自歌曲《中男男儿》

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中国的通信行业如同觉醒的巨龙,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20世纪90年代,中国通信行业涌现出了四家传奇企业——巨龙通信、大唐电信、中兴、华为,他们并肩作战,共同抵御了国外通信巨头的猛烈进攻,守护了我国的通信市场。

这四家企业被业界誉为“巨大中华”,象征着他们在通信领域的巨大影响力。

“巨大中华”不仅代表了这四家企业的实力,更承载了国人的厚望。他们担负起了我国3G通信标准研发的重任,带着些许神秘和传奇色彩,他们的名字在70后、80后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01 属于巨龙通信的“花火”

回想起那个年代,巨龙通信如同一只腾空而起的巨龙,在邬江兴院士的带领下,他们成功研发出了具有程控技术的04机,这是中国通信行业的一次重大突破。

巨龙通信凭借04机的成功营销,销售额超过了30亿元,市场份额一度飙升到14%。那时的巨龙,风华正茂,意气风发,仿佛要将整个通信世界都纳入自己的掌控之中。

然而,好景不长。进入21世纪后,通信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而巨龙通信却沉湎于过去的辉煌,没有及时研发新的通信产品来稳固市场。最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巨龙通信逐渐失去了优势,亏损严重,最终在2002年以后逐渐消失在消费者的视野中。

巨龙倒下的那一刻,无数人的心中都充满了无尽的惋惜和哀痛。巨龙通信的兴衰史仿佛一部跌宕起伏的传奇故事,充满了梦想、挑战与挫折。其中的曲折和深意,不禁令人深思。

几十年前的1980年代,当发达国家的通信技术已经步入计算机时代,中国的通信技术却仍像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与世界先进水平有着巨大的差距。

那时,发达国家的通信技术以先进的集成电路为核心,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芯片。而我国呢?却还在使用老旧的机电模拟技术。这种巨大的技术鸿沟使得我国的通信事业步履维艰。更糟糕的是,当时我国的通信和计算机领域被两个不同的部门分管,彼此间缺乏交流和合作,仿佛两条平行线永无交集。

为了追赶国际步伐,我国邮电部门曾尝试逆向开发日本的电话程控交换机。然而,由于技术差距过大和自身计算机技术的欠缺,这些尝试最终都以失败告终。一次次的失败让人们感到绝望和无助,仿佛前方只有无尽的黑暗。

然而,在看似绝望的境地中,一束希望之光照亮了前行的道路。这束光来自军队的科研部门。在1960年代,军队就已经开始研究计算机技术。到了1980年代,他们甚至研发出了每秒运算5亿次的计算机。

一个名叫邬江兴的年轻军官看到了计算机在通信领域的巨大潜力。1985年,他带着一支15人的军队科研团队,踏上了用计算机技术研发电话程控交换机的征程。他们披星戴月,废寝忘食,终于几年后成功研发出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04机。

04机的成功在国内引起了轰动,它的处理能力竟然是当时世界纪录保持者——德国西门子的三倍,而且这个优势持续了整整四年。04机的成功不仅打破了跨国通信公司的“神话”,也证明了中国人也能研发出万门以上的大型程控交换机。

华为、中兴等后来的通信巨头都是在04机的技术基础上起步的,他们是借鉴了04机的成功经验和技术成果,逐渐发展壮大。

1991年,当产品大规模进入市场时,由于采用了“授权生产”的方式,技术的扩散并没有带来预期的产业集聚效应。相反,生产厂家之间的恶性竞争愈演愈烈,导致了市场秩序的混乱和企业内耗的加剧。

面对这样的困境,邬江兴和他的团队决定联手组建巨龙通信设备(集团)有限公司。1995年邮电部、军队等多方面合并组建的巨龙通信公司,因在市场方面的淡薄意识最终导致了其消亡。尽管他们在技术研发上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在市场营销和财务管理等方面却存在严重缺陷。这使得他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渐落伍。

虽然表面上有了公司的体制,但其内部仍然各行其是,缺乏整体的市场营销策略和财务控制。公司内部的混乱和缺乏协同,使得巨龙通信在面对市场竞争时显得力不从心。董事会和股东会上的利益纷争不断,管理制度和流程朝令夕改,自相矛盾。在这样的环境下,员工们无心工作,整天忙于权力斗争和拉帮结派。

不久后的一场危机更是暴露了巨龙通信的松散性。

就在巨龙内部混乱不堪之际,外部市场也传来了噩耗。1996年1月1日零点后,正在运行的04机突然出现故障,导致公司业务陷入瘫痪。这本是一个可以解决的问题但由于公司内部各自为政缺乏统一行动的能力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最终邮电部门勒令巨龙通信停业整改。

面对内外交困的局面,巨龙进行了多次重组和努力。他们希望通过资产重组和管理层调整来解决问题。然而,这些举措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巨龙的命运,技术、管理和资金等关键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

随着时间的推移,巨龙的衰败已经不可逆转。1999年,中央一纸禁令让军队背景的技术团队退出市场,给巨龙带来了沉重打击。灵魂人物邬江兴的离去更是让巨龙雪上加霜。此后的重组和努力都未能挽回巨龙的颓势。最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败下阵来,坠入深渊。

此时的华为、中兴等公司则迅速扩张抢占了原本属于巨龙的市场份额。他们更重视服务意识和市场需求因此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最终在技术根基动摇和政策变化的双重打击下,巨龙通信逐渐在市场上消失匿迹。

02 大唐“秘史”

2021年,曾与华为、中兴、巨龙通信齐名,合称“巨大中华”的大唐电信,眼下却面临退市风险。

2021年1月27日晚,大唐电信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0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12.5亿至-15亿元,扣非后净利润预计为-13.47亿至-15.97亿元,预计2020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负值。

这个数字如同一块巨石,重重地压在了每一个大唐人的心头。

如果2021年大唐电信的净资产仍然为负,那么它将触及上交所的退市红线,可能面临强制退市的风险。也就是如果他们不能在年报正式披露前扭转乾坤,那么根据“退市新规”,大唐电信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这意味着,他们只剩下一年的时间来力挽狂澜,否则将被直接终止上市。

实际上,最近几年大唐电信一直在通过变卖资产和重组来维持其上市地位。如果扣除非经常损益,公司的经营业绩更是惨不忍睹。

2018年,大唐电信转让了成都大唐线缆46.478%的股权和西安大唐监控技术有限公司25%的股权,处置了北京科研中心资产、联芯科技增资辰芯科技等项目,这些交易为公司带来了15.4亿元的投资收益和资产处置收益。

2020年,大唐电信又将其全资子公司联芯科技持有的上海市浦东新区房产,转让给了间接控股股东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交易额达到了5.68亿元。

同时,大唐电信还发布了控股子公司增资之重大资产重组预案。此外,公司的控股子公司联芯科技也计划通过北交所挂牌交易方式,转让其持有的宸芯科技15%的股权,对应的挂牌价格为2.77亿元。

正是通过一系列变卖资产、重组等利润调节方式大唐电信在几次ST甚至是*ST后,都能顺利转危为安。

如今大唐电信正站在退市的悬崖边上,它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挑战。遥想二十年前,谁能预见到这个曾经的通信巨头会沦落到退市的边缘呢?

大唐电信曾在3G时代如日中天,但那时的辉煌犹如流星划过夜空,转瞬即逝。当我国的3G商用在2009年刚刚起步时,欧美企业已经领先了一大步。仅仅五年后,2014年,我国便匆匆跨入了4G时代。对于大唐电信而言,这短暂的3G商用时期意味着巨大的投入与不成比例的回报,其投入产出比大大降低。

TD-SCDMA被列为三大3G国际标准之一,但在商业化过程中却遭遇了重重困难。大唐电信又孤注一掷,将全部命运压在了TD-SCDMA上,错过了移动互联网的黄金时代。

当国内市场迟迟没有发力时,大唐电信开始感到焦虑。他们不惜通过银行贷款、国家项目资金、技术有偿转让等方式募集资金来推动TD-SCDMA的发展,但这种做法很快就让他们付出了代价。TD-SCDMA的不成熟和无法与另外两大标准相提并论,使得它成了一个不讨喜的皮球,被运营商踢来踢去。

在关键时刻,大唐电信找到了多位重量级科学家,联名上书寻求支持。中国移动最终独立组网TD-SCDMA,成为国产标准的推动者。然而,这并没有改变TD-SCDMA的命运。在智能手机大爆发的时期,移动在联通与电信的夹击下毫无还手之力。他们始终拿不出像样的终端,只能卖大唐、新邮通研发的低端机,同时每年还不得不拿出数百亿补贴来推动TD-SCDMA终端的成熟。

面对这个局面,移动开始自救,并靠着4G的上马摆脱了自己的命运,也几乎停止了对TD-SCDMA的支持。而当时孤注一掷的大唐电信却只能在这个移动通信大爆发的年代独自面对凄凉舔舐伤口。

大唐电信曾经是一颗璀璨的通信巨星,但在4G时代的浪潮中,其投入巨资研发的TD-SCDMA技术被新技术取代,技术的演进路线戛然而止,公司的命运也随之黯淡。这是一个巨大的打击,让大唐电信从此一蹶不振。

如今他们再次面临退市的风险。这个曾经承载了无数希望和期待的通信巨头,能否再次扭转乾坤,令人不禁感叹和期待。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唐电信逐渐被中兴、华为等竞争对手超越,甚至被远远甩在身后。在5G时代的浪潮中,大唐电信的名字已经鲜有人提及。

03 中兴与华为“羊与狼”

在充满希望的深圳,1985年,中兴如一颗新星般诞生;紧接着,1987年,华为也在这座城市的热土上崭露头角。

两家公司虽然都涉足通信设备,但他们最大的敌人并不是彼此。在那个年代,中国的通信设备市场被“七国八制”的巨头们所瓜分——日本的NEC和富士通、美国的朗讯、加拿大的北电、瑞典的爱立信、德国的西门子、比利时的BTM以及法国的阿尔卡特。这些国家的通信产品互不兼容,甚至日本的NEC和富士通之间也存在隔阂。

那时,中国通信设备被这八种制式所束缚,如同被巨大的锁链拖住。而华为和中兴,他们都怀揣着一个共同的梦想——解开这把锁,让中国通信自由呼吸。

1992年,中兴推出了中国第一款交换机ZX500A;1993年,华为紧随其后,推出了C&C08A交换机。这两家公司如同破壳的雏鸟,逐渐在市场中崭露头角,最终结束了“七国八制”的混乱年代。

随着两家公司的规模不断扩大,他们的业务领域也开始重叠。昔日的盟友在打败外国厂商后,逐渐变成了针锋相对的对手。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华为和中兴都采取了一种策略——跟随全球行业领导者的步伐,进行技术模仿。这种策略初期确实为他们带来了巨大的成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缺乏自主创新的技术储备成为他们出海的绊脚石。他们被困在国内市场,陷入了残酷的价格战。

1998年,《华为基本法》的诞生标志着华为开始从模仿向创新转型。当年,华为投入研发的经费超过8亿元人民币,占销售额的10%。从那一刻起,10%成为华为研发投入的底线。正是这一决策,让华为与中兴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对于小灵通的不同态度,成为华为和中兴命运的分水岭。华为经过深思熟虑后认为小灵通是过时的技术,不值得投入太多资源。而中兴则看到了小灵通的商机,决定将其作为主攻方向。结果证明中兴赌对了,小灵通风靡全国,为中兴带来了巨大的利润。而华为则在小灵通的浪潮中颗粒无收。

面对压力,华为选择了最艰难的道路——出海。这是一条充满挑战的道路,但也是一条让华为走向伟大的道路。华为在海外市场从零开始,与爱立信、诺基亚等巨头近身肉搏,最终在全球150多个国家赢得了500多名客户,超过20亿人每天使用华为设备,华为的营收七成来自海外。

而中兴虽然在小灵通上取得了成功并顺利上市,但这延缓了他们的全球化步伐和创新速度。等到小灵通衰落时,他们才发现华为已经变得遥不可及。中兴选择了简单的道路,却也让自己的员工变成了一群安逸的羊。

中兴与华为曾是国内通信市场的两大巨头。然而,近些年,在面对美国制裁和技术封锁时,两家企业做出了截然不同的选择。

中兴面对美国的制裁和技术封锁,选择了妥协和缴纳巨额保证金以求生存。这种策略虽然在短期内保住了市场份额,但失去了民心和长远的竞争优势。而华为则坚持抵抗,从未放弃对科技创新的追求。

有人说:“中兴的员工像羊,而华为的员工则是狼。”其实企业文化大概也如此。

04 结语

如今,回望“巨大中华”的兴衰历程,不禁让人感慨万分。当然,对于那些在历史进程中努力探索的企业和个人,我们不应该简单地批评或嘲笑。相反,我们应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自主创新所经历的历程,寻找其中的规律。

再看“生活”一词,顾名思义,“生下来,活下去”,对于企业更是如此,不要太早“谈情怀”,当实力远落后理想的时候,企业就会“头重脚轻”。

而当企业已经是“大企业”,又要追求成为“伟大的企业”,勇敢说“不”。

大概,企业也需要遵循“马斯洛需求定律”。

“巨大中华”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百舸争流”,大浪淘沙除了内因,还有许多偶然与外部作用,但“活下来”的有他的本事,留在历史页面的也有他的“难言之隐”。

不过,希望更多的创业者可以知道,企业的本质是“竞争”,企业的真理是“活下去”,企业的未来才是“伟大”,这些与个人发展也是如出一辙。

继续阅读

ku游官网登录-入口

资金流向, 板块涨跌, 领涨概念股, 连续上涨个股,新股 港股,美股,期货,比特币, ku酷游体育,酷游体育,酷游体育app

全站连接